典雅网志
当前位置:订印网志 >
吴川市

订印网专注于互联网设计定制印刷的全产业链电商平台。为吴川供高品质的名片印刷、名片设计、名片制作、宣传单、会员卡、画册、不干胶、优惠券、手提袋等多种产品在内的设计印刷服务。

吴川,广东省辖县级市,由湛江市代管,位于广东省西南部的鉴江平原上。东接茂名市茂南区,北接化州,西接湛江市坡头区,南濒南海。吴川是粤西地区思想文化最开放的县城,在语言、风俗、观念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与粤西其它县区有很大的不同。吴川是著名的建筑之乡,数百名亿万富豪多为包工头出身,是全国富豪数量最多的县级市。在改革开放初期,“吴川模式”与同时期的“温州模式”并驾齐驱,在当时以“北有温州,南有吴川”享誉全国。

吴川滨江临海、三江过境、水系发达、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是中国南海之滨的具有江海文化特色的安康宜居城市。国道325线横贯东西全境,茂湛铁路和广湛高速公路分别从该市经过;境西10余公里可达南方大港湛江港,境北10余公里有水东港,境内有可直航港澳的黄坡港及将扩建成为万吨级泊位的渔商两用博茂港;航空运输有在建中的粤西国际机场。

吴川辖区面积848平方公里;人口数量约111.1394万人;人口密度为1277人/平方公里;经济方面,吴川公共财政相比广东其它县市属于落后,但是盛产富豪,个体经济非常发达,富豪群体占总人口比例之高乃全国罕见。

建制沿革

名由

吴川境东郊有吴家地,纳三川(江)之水(鉴江、袂花江、梅江),故曰吴川。(古名:又名吴江。注:历史上属高州府,吴川广义包含今坡头区、麻斜、特呈岛、南三岛、硇洲岛及调顺岛等地。)

设治

先秦

吴川,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吴川早在新石器时代,吴川人的先民便在这里繁衍生息。吴川在唐虞时代属南交,禹贡属荆扬南裔,殷、周属南越,周末属百粤,秦时属象郡,

汉朝

西汉初年属南越国地,三国至南朝宋、齐时期属广州高凉郡高凉县。

隋唐

589年(隋开皇九年)废平定县设置吴川县,唐属邕管都督府罗州招义郡;五代南汉属罗州,公元972年(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属广南西路辩州;980年(太平兴国五年)改辩州为化州,吴川随隶化州;1376年(洪武九年)改属高州府,清沿明制仍属高州府。

宋朝

南朝刘宋元嘉年间(224-443年)设平定县,是吴川县的前身,县治在今吴川市黄坡镇平定村。隋开皇九年(589年)废平定县,始置吴川县,县治在今吴阳镇城里村。此外,吴川境内还有两个古代县治:“一是潘水县县治,在今博铺街道,于唐武德五年(622年)设立,于永徽元年(650年)废;二是翔龙县县治,南宋末祥兴元年(1278年)设立,卫王赵即位于原属吴川的硇洲,并升硇洲为翔龙县,至元朝统治即废。”

清朝

清朝末年,吴川县域东临南海,西连遂溪、廉江,北接化州,东北至梅菉与茂名交界。全县管17个都、8个寄都(相当于区)。其中南部四个都:南一都(麻斜)、南二都(坡头)、南三都(南三)、南四都(硇洲岛),包括“广州湾、北颜窖、调神(顺)岛”等地。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法殖民主义者胁迫清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借条约》,把吴川南四都同遂溪管辖的海头、赤坎、东头山及东海岛一起借给法国。法国把租借的陆地和附近海湾统称广州湾。

民国初年废府建道。民国2年(1913年),吴川属广东省高雷道;民国14年(1925年),属广东省南路行政委员公署;民国21年(1932年),属南区绥靖公署;民国25年(1936年),属广东省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2年(1943年)3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湾,至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8日,国民政府与法国签订《中国交收广州湾租借专约》,在接收广州湾后,宣布广州湾范围划设为湛江市,前属吴川划去的麻斜、坡头、南三及硇洲、特呈、调顺诸岛,仍由湛江市管辖。

民国38年(1949年),吴川属广东省第十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15年(1926年),吴川县治迁黄坡圩,民国17年(1928年)又迁回吴阳,民国27年(1938年)再迁黄坡。民国30年(1941年)为防避日本飞机轰炸,县治从黄坡迁往塘土叕圩,民国35年(1946年)春,又从塘土叕迁回黄坡。

今朝

1950年共产党建立新中国后,吴川隶属广东省南路行政督察专员公署,9月,属广东省高雷区专员公署;1952年5月6日,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4月30日更名为吴川县,属广东省粤西区行政公署,县治梅菉镇;1956年属广东省湛江专区专员公署;1958年10月,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县治在化州镇;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恢复吴川县,属湛江专区行政专员公署,县治在梅菉镇;1968年因文化大革命湛江专区改称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吴川属之;1971年属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吴川属之;1983年,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撤销湛江地区,分设湛江、茂名两市,吴川县属湛江市。

1994年5月,报经民政部批复同意撤吴川县设立县级吴川市,由广东省直辖,由湛江市代管。

行政区划

沿革

清代末年,吴川行政设置17个都、8个寄都。民国初年,全县设置10个区:一区(吴阳)、二区(芷寮)、三区(振文)、四区(龙头)、五区(塘土叕)、六区(黄坡)、七区(山圩)、八区(坡头)、九区(石门)、十区(硇洲)。民国18年(1929年)将区改为自治区,全县设3个自治区(吴阳、塘土叕、黄坡)。民国38年(1949年)仍分为3个区(塘㙍、黄坡、振文),但把33个乡缩为13个乡和1个镇。

1949年11月27日,吴川全境由共产党接管。1951年1月,南路行署把划入湛江的滨海区(坡头、南三)划归吴川。6月又将滨海区划归湛江市。1952年调整区划,再将滨海区划归吴川,并分为两区:六区(坡头)、七区(南三)。

1952年5月6日,吴川县与梅茂县合并为吴梅县,1953年复称吴川县,管辖地方包括原吴川县的吴阳、黄坡、中山、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板桥、塘尾、振文、樟铺和银岭等区乡镇,以及原梅茂县的6乡(覃巴、博茂、王村港、梅博、横溪、岭尾)、2镇(康平、同德)。

1953年12月12日,南三区从吴川划归雷东县。

1958年,吴川县与化县合并为化州县,是年10月,坡头、龙头两区又从吴川县划归湛江市;覃巴区划给电白县。同时,从茂名县划出兰石、龙首、双塘等乡归入吴川。

1959年,覃巴公社又重新划归吴川。1961年4月5日,吴川县从化州县分出独立,管辖合并前原有的地区,不作新的调整。从1961年以来,吴川的境域没有变动。

1979年,吴川县辖长岐、前进、覃巴、王村港、振文、樟铺、吴阳、塘尾、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板桥、黄坡、中山、兰石、大山江、附城等15个公社和1个梅菉镇,共381个大队,1559条自然村。

1987年撤销公社,改为14个区、两个镇。1987年又撤区改为15个镇和1个乡。1988年全县辖16个镇、173个管理区、1384个村(居)民委员会。16个镇包括梅菉、博铺、浅水、长岐、兰石、覃巴、王村港、大山江、塘尾、吴阳、振文、樟铺、板桥、塘土叕(“土、叕”合为一字)、黄坡和中山。

1994年,吴川县改为吴川市。1996年改梅菉镇为街道,1997年新设海滨街道。

2002年又把博铺、大山江、塘尾3个镇改为街道。

2003年把板桥镇并入塘㙍(“土、叕”合为一字)镇,把中山镇并入黄坡镇。辖5个街道(梅菉、博铺、海滨、塘尾、大山江)、12个镇(兰石、覃巴、吴阳、中山、黄坡、振文、樟铺、板桥、塘缀、长岐、浅水、王村港),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

详情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吴川市下辖5个街道、10个镇(梅菉街道、博铺街道、海滨街道、塘尾街道、大山江街道,兰石镇、覃巴镇、吴阳镇、黄坡镇、振文镇、樟铺镇、塘缀镇、长岐镇、浅水镇、王村港镇),其中黄坡镇合并了中山镇,塘缀镇合并了板桥镇;共辖159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市人民政府驻梅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