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网志
当前位置:订印网志 >
龙川县

订印网专注于互联网设计定制印刷的全产业链电商平台。为龙川县供高品质的名片印刷、名片设计、名片制作、宣传单、会员卡、画册、不干胶、优惠券、手提袋等多种产品在内的设计印刷服务。

龙川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北界江西省寻乌县、定南县,东连梅州市五华县、兴宁市,南接东源县,西临和平县,县城为老隆镇。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充足。2012年末,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辖24个镇、315个村,总人口95.6万人,有海外华侨32.7万人。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龙川县通行客家语、水源音。

历史沿革

历史综述

龙川建县历史悠久,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始置龙川县,至今有2228年的历史,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是广东最早立县的四个古邑之一,2009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认定为“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2011年4月,被中央党史研究室确认为“中央苏区县”。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的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乌(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曾多次析置新县。旧县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素有“岭南古城“之称,见证了2000多年来龙川人文历史的嬗变,被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城。1949年6月始,县城迁至老隆镇。

据龙川旧志载:龙川“居郡上游,当江赣之冲,为汀潮之障,则固三省咽喉,四周门户”为“水陆之要道”。旧治龙川城(今佗城)是最早的龙川故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刘砻时,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

建置沿革

龙川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

秦置龙川县。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据记载,在新石器时代,龙川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嶅山分注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今为全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置县初,疆域辽阔,其中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全境,以及新丰、海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区。

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

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

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

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吴黄武元年(222年),废荆州,复交州,龙川属南海郡。

黄武五年(226年),吴分南海郡置广州,不久又并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

永安七年(264年),废交州置广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海郡析置东官(东莞)郡,龙川析置兴宁县,仍属南海郡。

废帝大和元年(366年),龙川析置雷乡县,均属南海郡。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

南宋年间(420~479年),撤雷乡并入龙川县。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龙川析河源、新丰县。

南梁天监二年(503年),析南海置梁化郡。龙川县析置雷乡县,均属梁化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总管府于龙川。

隋开皇十一年(591年),总管府迁于归善,龙川并入河源县,雷乡并入兴宁县。

炀帝大业元年(605),废循州置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废龙川郡复循州。

贞观元年(627年),置岭南道,循州属之。

天授二年(691年),废循州置雷乡郡、复雷乡县。

天宝元年(742年),改雷乡郡为海丰郡。

乾元元年(758年),废海丰郡复循州。

五代南汉刘龑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析置祯州,循州治所迁设雷乡县(今龙川佗城),州县并存,仅辖雷乡县。

宋开宝四年(971年),设置广南东路,撤雷乡复龙川县、属循州。

宣和二年(1120年),龙川改雷江县,属循州。

绍兴三年(1133年),废雷江复龙川县,属循州。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废广南东路设置江西行中书省广东道,循州改路,治所仍设龙川城(今佗城)。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循州路降为散州,龙川属循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置广东行中书省,惠州路改府,循州仍存,龙川属循州。翌年,废循州并入惠州府,龙川属之。

洪武九年,广东行中书省改为广东布政使司,龙川属惠州府。

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年),龙川析置和平县,均属惠州府。至此,龙川疆域成定局无变化。

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

清雍正九年(1731年),龙川属惠州府。

光绪元年(1875年),设置惠嘉潮道,龙川仍属惠州府。

民国2年(1913年),废广东布政使司和惠州府,设置广东都督府潮循道,龙川属之。

民国15年,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民国20年,属广东省东江绥靖专员公署。

民国26年,属广东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

民国35年,属广东省第六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龙川属广东省东江行政委员会,翌年,属东江行政专员公署。

1952年,属粤东行政专员公署。

1956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

1959年,属韶关地区专员公署。

1963年恢复惠阳地区专员公署,龙川属之。

1968年,属惠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81年至1987年,属惠阳地区专员公署管辖。

1988年1月,撤销惠阳地区专员公署,分设惠州、河源、汕尾、东莞4个市,龙川隶属河源市管辖。

区划

置县之初,疆域辽阔,包括龙川、五华、兴宁、河源、和平、连平等县境,以及新丰、陆丰、紫金、寻邬(属江西省)等县的部分地方。公元331年(东晋咸和六年)以后,龙川县地曾多次析置新县。自明嘉靖至今,县境疆域基本上稳定下来无大变动。

2000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镇、田心镇、龙母镇、上坪镇、回龙镇、铁场镇、四都镇、义都镇、细坳镇、岩镇镇、黎咀镇、车田镇、新田镇、附城镇、黄石镇、丰稔镇、鹤市镇、锦归镇、黄布镇、麻布岗镇、紫市镇、登云镇、贝岭镇、赤光镇、通衢镇、佗城镇。

2002年,龙川县辖30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回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郑马、岩镇、新田、石坑、锦归、附城、义都、谷前、麻布岗、枫树坝)。

2004年,将全县356个村民委员会减少至313个。

截至2005年12月31日,龙川县辖24个镇(老隆、四都、黄石、细坳、车田、贝岭、黎咀、上坪、丰稔、赤光、龙母、逥龙、田心、铁场、登云、通衢、鹤市、黄布、紫市、佗城、岩镇、新田、义都、麻布岗)。县人民政府驻老隆镇。

人口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586155人,其中:老隆镇62596人、附城镇25076人、义都镇16761人、佗城镇28244人、鹤市镇20374人、黄布镇15804人、紫市镇20338人、通衢镇13368人、锦归镇7444人、登云镇15225人、丰稔镇25094人、四都镇12078人、铁场镇22872人、石坑镇11995人、龙母镇33438人、田心镇25622人、黎咀镇15011人、黄石镇10955人、赤光镇26660人、回龙镇19816人、新田镇11037人、车田镇30086人、郑马镇9682人、岩镇镇12674人、麻布岗镇27934人、贝岭镇11040人、细坳镇13254人、上坪镇20163人、枫树坝镇8632人、谷前镇1288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