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雅网志
当前位置:订印网志 >
兴宁市

订印网专注于互联网设计定制印刷的全产业链电商平台。为兴宁供高品质的名片印刷、名片设计、名片制作、宣传单、会员卡、画册、不干胶、优惠券、手提袋等多种产品在内的设计印刷服务。

兴宁,隶属梅州市,广东省财政省直管县试点,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扼东江、韩江上游,地处粤东最大盆地兴宁盆地,东连梅州市梅县区,南邻丰顺县,西接五华县、龙川县,北界平远县、江西省寻乌县,总面积2104.85平方公里。为粤、赣、闽陆路交通枢纽。长深高速(梅河高速)、汕昆高速(兴畲高速)、济广高速,广梅汕铁路、阜鹰汕铁路贯穿境内。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县名由宁江而得。南朝齐至宋天禧三年(1019)数次析兴宁置齐昌县(府)。南汉国时期为附都城齐昌府,地位仅次于广州兴王府。宋熙宁四年(1071)分设长乐县(今五华),为循州府治,此后,县境相对稳定。明属惠州府。

兴宁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历来比较发达,县城曾被誉为“小南京”,外地则有“无兴不成市”之说。

兴宁在较古时代,有瑶、畲等少数民族。而今,99%以上人口是操客家语的汉族,亦有为数不多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客家先民先由中原迁到长江中、下游两岸,后迁至闽赣中南部。宋末至明清,再由闽赣分批陆续迁兴宁。总人口119万,素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足球之乡”之美誉。

兴宁是华侨之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50多万人。分布在世界5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在泰国、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各国,侨居欧、美、澳等洲者亦有一定比例。

历史

兴宁建县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由古龙川分治而立,县境广跨古兴宁江(今五华河)、右别溪(今五华琴江)、左别溪(今宁江)流域,包括今兴宁、五华两县全境和龙川县东部、紫金县东北部地区,县名由兴宁江而得,县治所在地设在今五华县华城镇雷公墩。

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至宋天禧三年(1019年),数次析古兴宁置齐昌县(府),是南汉国附都城,岭东地区最早设府的地区(当时的齐昌府,地位相当于南汉国第二首都),辖境多次变迁。兴宁与广州(兴王府)是华南首批设府的地区,是岭东地区最早设府之地,当之不愧是“岭东首府”。

483年,分设兴宁、齐昌两县。齐昌县以今兴宁地为其辖境,县治设在古宁昌乡旧址,即今城北1公里处的洪塘坪(又称枫林坪)。

503年,齐昌并入兴宁,县治迁至佗城(古龙川城)。

622年,析兴宁复置齐昌县。

627年,撤齐昌县,置宁昌驿,隶属兴宁县。691年,兴宁县治由佗城迁至今龙川县境天羊山麓吖下圩。

五代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又析兴宁县,并在原齐昌县境设齐昌府,府治设在洪塘坪。兴宁为其属县。兼辖兴宁,府治设于洪塘坪(今广东兴宁县城北五里的枫林坪)。其地位为南汉国陪都,相当于南汉国附都城,南汉王刘遣其子洪弼镇守,并封为齐王。

宋天宝四年(971年),降齐昌府为县。宋天禧三年(1019年),撤销齐昌县,并入兴宁县,县治由吖下圩迁回雷公墩。

宋熙宁四年(1071年),从兴宁划出西南部地区设长乐县(今五华县),兴宁县治由雷公墩迁至洪塘坪。此后,兴宁县境相对稳定。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宁县治由洪塘坪迁至今兴城地。

1958年11月,平远县并入兴宁。1961年1月,兴、平分县。

1994年6月8日,兴宁撤县设市,为县级市,由梅州市代管。

区划

截至2008年2月20日,兴宁市辖3个街道办事处、17个镇和2个非建制区,452个村(居)委会。

人口

兴宁县境,古为百越诸族居地。秦汉以后,中原汉族渐次南迁,与百越融合,成为岭南的主要居民。现居住在兴宁的客家人,大多数是元、明、清时期中原移民的后裔汉族客家民系。宋代《太平寰宇记》谓梅州宋时的民族是:“主为畲瑶,客为汉族”。到宋神宗时主户为5820户,客户为6548户,由此客家民系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壮大。兴宁人口绝大部分(占99%以上)是讲客家语的汉族居民,亦有为数不多(大多数是解放后随军政干部调动迁入)的壮、苗、蒙古、回、瑶等少数民族。2003年末,全市总人口1130988人,其中农业人口904794人,占80%。